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開始運作

在2021年為因應香港人權鎮壓而關閉其在香港的辦公室後,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 International )現宣布成立一個新的香港海外分會。

新成立的「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Overseas),將由離散的港人行動者,在澳洲、加拿大、台灣、英國和美國等香港人社群主要聚集的國際樞紐展開工作。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新任執行總幹事陸志民表示:「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的成立揭開了全新一頁——我們將加強對香港人權的承諾,並支持在世界各地背井離鄉的香港人。」

「香港公民社會的崩壞,對這座城市來說是一場悲劇——包括超過100個非牟利組織及傳媒機構被迫關閉或撤離。但自三年前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關閉以來,我們致力於香港人權的精神不減反增。現在,透過建立一個由離散港人推動的新支援團體,我們已準備好投放更多資源,全力以赴。」

香港的人權危機

自從2019年爆發了民主運動以來,已有一萬多港人因參與抗爭相關活動被捕,其中許多人當時仍是學生。《國安法》生效以來,已有300人被冠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拘捕。

包括律師鄒幸彤和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在內的著名社運人士,都因和平倡議運動而面臨長期監禁。兩人都被國際特赦組織認定為「良心犯」。

香港當局將殖民時代的「煽動罪」當作武器,並推出了新的鎮壓性法案,製造了一系列法律工具反對各種形式的異見,甚至通過懸紅和撤銷護照來針對打壓海外批評人士。

香港海外分會理事會成員邵嵐是19名被警方懸紅通緝的香港社運人士之一。她表示:「威脅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那些懸紅提醒了我們,即使是已經離開香港的人也會被剝奪自由。為了真正擺脫壓迫,我們必須在境外繼續為人權而戰。我們將代表香港和世界各地的香港人繼續戰鬥。」

國際特赦組織第一個「流亡分會」

在成千上萬香港人為了尋求安全和自由而離港後,國際特赦組織成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完全在境外成立和運作的「流亡分會」——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

「身在海外,我們的安全獲得一定程度的保障,這使我們能夠更自由地發言並從事倡議工作。因此我們有責任做更多的事情來支持那些留在香港的人,並繼續承傳他們的努力成果。」香港海外分會理事會成員兼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說。

由於香港民間社會和言論自由的空間急遽收窄,越來越多關注香港問題的民間社會組織在香港境外運作,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也成為了其中之一。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已在瑞士正式註冊成立,其將專注於在香港和海外倡議香港人權,擴大香港人的聲音,並在世界各地支持強韌的港人離散社群。

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艾格尼絲·卡拉馬德( Agnès Callamard )表示:「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辦公室的成立,展現了我們的韌性和永不沉默的決心,以及我們無論面臨何種挑戰都致力於捍衛人權的承諾。 這個新分會及其背後的模式,將在我們抵抗香港及其他地區的威權威脅中發揮關鍵作用。」

背景資訊

國際特赦組織於香港當地的分會辦公室於2021年10月31日停止運作,同時國際特赦組織國際祕書處旗下的區域辦公室則將其業務轉移到在亞太地區和歐洲的其他辦公室。

國際特赦組織對「良心犯」的定義為:任何僅因其信念、認同或其他身份而被監禁的人,且他們在導致其被監禁的情況下沒有使用暴力或鼓吹暴力或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