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弗里曼(Joe Freeman)
缅甸边防警卫全副武装,扫视着地平线上通往孟加拉国那座锈迹斑斑的桥。然而,在罗兴亚男女老幼被赶出若开邦(Rakhine)北部村庄的镇压发生数月之后,这里却出奇地静谧。
2018年3月,我与其他记者在政府安排下到访了若开邦北部。5个月前,缅甸当局残酷的“清剿行动”迫使逾74万罗兴亚人在恐惧中逃离家园。现在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被烧毁村庄的残骸,当中不少地方在精准的军事行动中被有系统地夷为平地。在孟加拉国的罗兴亚难民本应越境返回缅甸的地点附近,出现了一些展示着中国国旗的房车。
当军方于若开邦的暴力行动平息后,向缅甸政府提供专业知识、物资或资金的国家不仅仅是中国,还有美国、英国、挪威、印度、日本和以色列。但作为一个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府,北京试图扮演斡旋者角色的举动使其有别于其他国家。
作为一个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府,北京试图扮演斡旋者角色的举动使其有别于其他国家。
早些时候,中国的高级外交官宣布了一项旨在缓解当地紧张局势的三阶段计划;并主持了几次中孟缅外长会议;而且据报提供现金以鼓励罗兴亚难民回国。此外,中国亦向缅甸捐赠卡车,以帮助运送罗兴亚人穿越边境;更设法让孟加拉国的罗兴亚难民访问缅甸,以便他们探究当地情况,但这一构想后来被缅甸当局否决了。中国也帮助成立了一个中孟缅三方工作组,在去年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非正式会谈。
2017年8月25日,缅甸政府军(Tatmadaw)对罗兴亚人发起了种族清洗行动。3年过去,中国政府在促成解决危机的方案方面又有何成果呢?答案是:寥寥无几。
近一年前,中国发起两次大规模的遣返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自那时起,中国便未再推动实施另一遣返行动。据驻缅甸的外交官表示,中方的重点是启动遣返进程,而非首先为回国的罗兴亚人创造合适条件。
缅甸的大选即将来临,许多选民的反罗兴亚情绪却依然高涨,因此,国内几乎没有让罗兴亚人回国的政治意愿。与此同时,若开邦和邻近的钦邦(Chin State)的安全局势已然恶化。缅甸政府军和若开族武装组织“若开军”(Arakan Army)之间发生暴力冲突,没有逃到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被夹在其中,结果导致平民丧生,包括罗兴亚、若开和钦等少数民族家庭的儿童。在若开邦和钦邦,几个乡镇的互联网已被政府封锁一年多,这也意味着许多暴行未被报道。本月,缅甸放宽了对8个乡镇的互联网管制,但只允许有限度的2G服务。
另外,自新冠疫情的新闻占据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后,关于孟、缅两地罗兴亚人困境的消息逐渐消失,各国政府比起以往更缺乏同理心,而最近几个月有关马来西亚把试图登陆的罗兴亚难民船推回海上的事件正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疫情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中国可重新评估涉及罗兴亚问题的斡旋方式。尽管停滞不前,北京将一直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达卡贾罕吉尔纳加尔大学(Jahangirnagar University)任教的国际安全专家沙哈布·埃纳姆·坎(Shahab Enam Khan)教授曾参与部分双边斡旋工作,他对我说:“我相信他们(三方工作组)在疫情过去之后会变得相当活跃,因此我会给它一个机会。”
如果中国当局想帮罗兴亚人回国,就需要鼓励缅甸当局把若开邦北部提升到具备适当的条件,缅甸必须保障希望回国的罗兴亚人的安全、行动自由和公民权利,而废除若开邦的种族隔离制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缅甸在1982年颁布的《国籍法》是一项具有严重歧视性的法律,为剥夺罗兴亚人的权利提供了法律框架,中国可以推动缅甸当局对该法进行检讨。此外,中国还可以敦促缅甸撤销其他影响罗兴亚人的歧视性法律、政策、地方法规、命令和做法。由缅甸政府所任命、并由已故的科菲·安南(Kofi Annan)所领导的若开邦咨询委员会和许多人权组织一样,在其2017年8月的最终报告中提出缅甸政府应对《国籍法》进行检讨的建议。
北京也可以停止在国际社会盲目地袒护缅甸使其不受问责,因为这一立场可谓与中国在当地开展的遣返工作背道而驰。只有在罗兴亚社区知道他们在3年前遭到杀害、强奸、折磨和纵火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才可保证他们能安全、自愿和有尊严地返回缅甸。结束有罪不罚的现象是关键所在。在上个月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中国代表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缅甸,并“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公开施压做法”。另外,中国代表也敦促国际社会尊重缅甸主权,“促进若开邦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相反”。但中国政府却正背道而驰,事实上,只有伸张正义、寻求真相和争取赔偿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中国在缅甸的巨大经济利益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且其鼓励国与国之间的交换,着眼于利益,结果最终可能产生不良影响。2019年11月,冈比亚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控告缅甸实施种族灭绝,而在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于2019年12月前往海牙为自己的国家辩护的几天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却高调访问缅甸,与昂山素季和缅甸总统温敏(U Win Myint)举行会谈。王毅强调,中国想加快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和若开邦皎漂(Kyaukphyu)经济特区的项目,并再三表示中国“坚定支持缅甸在国际舞台维护正当权益和国家尊严”。
中国在缅甸的巨大经济利益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且其鼓励国与国之间的交换,着眼于利益,结果最终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不断向缅方提供大量援助。但就像过去一样,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中国向缅甸提供援助,但代价是缅甸要支持中国在当地价值数十亿元的项目,这样的交换更可能产生反效果。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缅甸总统温敏举行双边电话会谈,期间,习近平谈论到缅甸应对新冠疫情的措施,随后便询问了中国数十个发展项目在缅甸的进展情况。这些项目是习近平在1月访缅时由中缅两国领导人所签署,而他似乎急于见到项目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一份记录显示,习近平希望两国“密切配合,把访问成果落到实处”。
这一模式早在罗兴亚危机最激烈的时候及危机过后已经出现,当时中国一再试图袒护缅甸,使其不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并意图使联合国追究肇事者责任的努力徒劳。2017年底,在人权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以应对罗兴亚危机时,中国要求对该决议进行表决,这亦是人权理事会2006年成立以来首次就有关缅甸的决议进行投票,那时只有布隆迪和菲律宾(唯二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国家)与中国一起对该决议投了反对票。随后,中国继续采取各种行动,削弱应对罗兴亚危机的措施,包括试图阻止人权理事会在2018年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问责机制,但未能成功。中国利用其否决权,有效地阻止了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任何有意义的行动来追究缅甸政府军的责任,包括将缅甸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
由于有罪不罚的现象持续,缅甸政府军得以继续对若开邦、钦邦、克钦邦和掸邦北部的其他少数民族犯下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和人权侵犯行为,结果导致更多的暴力冲突,但这似乎与中国在缅甸所主张的稳定和发展模式相左。
在前往若开邦北部的路上,我目睹了毕生难忘的景象。各处的房屋被毁,露出烧焦的地基。人们因急着逃离前进的军队和暴徒,以致衣服散落一地。一个又一个的村庄被遗弃,仿佛那儿的居民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倘若中国希望人们记得其是有效的斡旋者,而非国家社会对罗兴亚人所受的可怕和可耻待遇进行补救的绊脚石,就必须反思自己的失败做法。距离罗兴亚人被大规模清剿已過去整整3年,但近100万难民依然被困在孟加拉国,缅甸军方仍在若开邦犯下人权侵犯行为。中国应反思并改变涉及罗兴亚问题的处理手法,否则应完全停止参与。
本社论是作者为国际特赦组织研究有关缅甸局势所撰写的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