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一个巴掌拍不响

文/轲霖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2012年习近平作为中共总书记首次公开露面时提出的座右铭。今日回首,这句平实的格言其实一直是习近平规划的核心。

自掌权5年以来,习近平一直没有偏离该目标。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巧妙地利用尽得民心的反贪运动,在中国庞大的官僚架构中井然有序地拿下每一个敌对派系与利益集团。从太子党到军队,从“石油帮”到国有企业,从共青团到姿意妄为的省领导,每一股潜在内部反对势力都遭到重创,因“违反党纪”而被捕、降职及秘密拘押。

国际特赦组织东亚区主任轲霖
习近平对人权的蔑视,会否最终导致当局极力要避免的社会动荡?

习近平也先发制人地打击中国尚在萌芽阶段的公民社会,利用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器,对准每一位异议人士、批评者、律师、作家、非政府组织,或党对其效忠不予寄望的批判声音。打压行动令中国回到天安门事件发生后的黑暗日子,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在东北一所戒备森严的医院逝世达到顶峰。

习近平在铲除任何反对源头的同时,也用心在国内建立民众的支持。通过彻底改变宣传方式,加上传统的“思想工作”,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对媒体(他著名的指示“党媒姓党”)与大学(吩咐要抵制所谓的“司法独立和普世价值等有害思潮”)的管制,配以无可匹敌的网络审查(中国网民如今戏谑其为“中国内联网”)。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宣传,其光鲜现代的形式足以与西方最具吸引力的广告媲美;而且对统领这个伟大的中国家庭、仁慈又坚定的“习大大”的类似个人崇拜,这些都取得了成效,并且给习近平带来了他的其他政治局委员们所没有的真正人气。

星期三开幕的十九大毫无疑问将会把习近平奉为继邓小平以后中国最强势的领导人。也许习近平将会比邓小平更加强势,因为邓小平当年必须跟其他反对其改革开放政策的革命元老以及左派周旋。

然而,这是否正如习近平所承诺的足以开始“打铁”?这前所未有的权力争夺战会否带来经济与社会改革,以处理无数威胁“中国模式”稳定性的问题,而非让这些问题恶化?或者,习近平对人权的蔑视会否最终导致当局极力要避免的社会动荡?种种迹象并不乐观,而这多数是习近平一手造成的。

国际特赦组织东亚区主任轲霖
当局对信息流通与表达自由的箝制,在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已成为“新常态”。

习近平为自己建立的第一道屏障是他所设立的庞大国家安全体制,当中包括6项新法,涵盖网络安全以至反恐,实际上是向秘密的安全机关授予不受约束的权力。这些安全部门在法律限制之外行事,对个人与外资公司等机构行使近乎无限的权力。这种体系虽然能有效压制异议,但也使之自成一国,无人追究责任,枉费了中国几十年来为建立公民及经济参与者可信赖的公正法律制度所作的心血。

第二个障碍是当局对信息流通与表达自由的箝制,如今这在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已成为“新常态”。监禁汇集有关罢工和抗议活动等公开信息的网民,施压让剑桥大学出版社下架有关“敏感”议题的学术文章,禁止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在中国演出,审查机关的胃口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 —— 而这种审查往往全无意义。作为联合国成员国以及多项人权与其他领域方面的国际公约缔约国,中国政府这样做不单背弃其承担的义务,更在全球信息时代发挥了差劲的作用。信息领域歪曲失真以及压制异见所带来的长期后果,远远大于粉饰令政府尴尬难堪的真相及观点所带来的短暂得益。

吹捧中国在国内外的巨额投资的报道令多国领导人趋之若鹜,要与这个由习近平铁腕带领下的新“积极进取中国”合作。但现实是,他已令改革开放年代所取得的成就之一岌岌可危,这包括赋权予民、限制政府的权力、培育振兴国家经济的企业家精神,并让中国更接近成为一个国际社会可以信赖的成员。

就十九大而言,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习近平会否趁此巩固权力,而是中国的老百姓会否从此受益。从过去5年的发展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轲霖是国际特赦组织的东亚区主任,居住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