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不负责任的中国采矿作业令沿海村落濒临灭绝

一家中国企业于莫桑比克境内从事不负责任的采矿作业,令一个有逾一千居民的沿海村庄面临整体被冲入印度洋的严重威胁,国际特赦组织在今日发布的新报告中揭示。

《“我们的生命一文不值”:中国在莫桑比克纳贡哈的采矿作业让当地人付出的代价》揭示出,海域公司的采矿作业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2015年纳贡哈村(Nagonha)的一场突发性洪水,是次洪水摧毁了48间房屋,令270人无家可归。此外,莫桑比克当局在此次灾难后对采矿业疏于规管,使得该村庄面临海域公司持续采矿作业的威胁。

国际特赦组织非洲南部区域主任德普罗斯•穆切纳(Deprose Muchena)指出:“2015年的毁灭性洪水本应是莫桑比克当局通过实行适当规管以规范海域公司行为的催化剂。”

德普罗斯•穆切纳
政府的不作为让纳贡哈村民任由一家把利益置于人命之上的公司摆布。

“政府的不作为让纳贡哈村居民任由一家把利益置于人命之上的公司摆布。在放任不管的情况下,海域的采矿作业极有可能再次导致灾难性洪水,或令纳贡哈村从地图上消失。”

2015年的洪水除了摧毁48间房屋以外,地方政府还记录了另173间遭到部分损毁的房屋。在纳贡哈村生活了70多年的长者告诉国际特赦组织,他们并无此前发生过此类洪水的记录。

海域公司的采矿作业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毁灭性的洪水

© 国际特赦组织

海域公司的采矿作业让沿海村庄受到洪水的威胁加大 © 国际特赦组织

这份报告基于对卫星图像的细致分析、纳贡哈村居民的证词以及环境专家提供的证据,揭示出海域公司的采矿作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何有可能导致2015年爆发的洪水。

对比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的卫星图像发现,纳贡哈村周围堆积了与矿业有关的沙土,水的自然流动逐渐改变。卫星图像显示,到2014年10月,该村北部约有28万平方米的湿地被沙子覆盖,连接该村以西和以北的泻湖并使其流入大海的水道被完全堵塞。

所有可得证据强烈显示,海域公司的采矿作业,尤其是其在整个区域内丢弃沙子的方式,让沿海村庄受到洪水的威胁加大,且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2015年的洪水。

这一分析与纳贡哈村居民提供的证词以及独立环境专家的意见吻合,专家确认,海域公司的采矿作业大大增加了爆发洪水的风险。

高度依赖渔业的社区亦失去了当地湿地提供的重要自然资源,其中包括饮用水、药用植物、渔业所需的潟湖、野果、传统医药及木柴。

国际特赦组织发现,海域公司无视当地的法律规定,并未进行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估,亦未在开展商业活动之前向社区进行咨询。

“我们的损失应获赔偿”

IMG_3588 - Copy

名为洛玛(Roma)的居民向国际特赦组织讲述了他是如何失去全部工作所得的:

“我们一家四口住在房子里 —— 我、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和我的弟弟。房子里有很多东西 —— 4只鸡、一张床、一个我晚上用来照明和给手机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一个30伏电池,装着衣服和鞋子的柜子、盘子、锅和盆。我们失去了这一切。”

当地渔民托拉(Tola)告诉国际特赦组织:

“我失去了所有的渔具……浮标;两袋大米;炊具;5个孩子、我的妻子和我自己的衣服。我的房子是新的。中国人应该赔偿我们的损失”

海域公司拒绝向无家可归的村民提供赔偿

© 国际特赦组织

纳贡哈村是一个乡下渔村,有1,329名居民住在236所茅屋中 © 国际特赦组织

海域公司在给国际特赦组织的回复中否认对2015年的洪水负责,表示这是百年难遇的大规模自然灾害。该公司拒绝接纳国际特赦组织指其商业活动对坏境造成了影响的论点,并悉数自身在协助当地应对洪水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海域公司回复信函的全文可见于报告中。

德普罗斯•穆切纳评论道:“不出所料,该公司不但未对居民的家园和生计受到的损害承担责任,反而逃避了为所应为的责任。”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凸显出当大公司恣意妄为不顾贫困社区的权利一意孤行,而政府未能履行其保护最弱势民众的义务时,这些社区面临的挣扎。”

国际特赦组织呼吁莫桑比克当局就该公司违反该国法律一事展开调查。我们亦呼吁当局确保纳贡哈村的居民就其损失获得有效的救济及赔偿。

背景

纳贡哈村是一个乡下渔村,有1,329名居民住在236所茅屋中,村庄位于楠普拉市(Nampula City)以东180公里。

这个村庄位于中国矿业公司海域(莫桑比克)矿业有限公司在2011年12月19日获得的特许开采权的矿区之内,该公司是中国海南海域矿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该公司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开采重矿砂,亦即钛铁矿、钛以及锆石。海域公司最早在该村以北约3公里的地方进行采矿作业,继而向南逼近该村,铲平沙丘,清除植被,并将矿业废料倾倒在湿地上,掩埋了两个主要的潟湖以及将潟湖和湿地连接到大海的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