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 penalty hanging noose

关于死刑,你一定问过这些问题

死刑可以遏制犯罪吗?能为受害人伸张正义吗?是否存在人道的行刑方式?国际特赦组织关于死刑的十大常见问题让你了解这些事实。

1. 国际特赦组织为何反对死刑?

死刑违反了生命权这一最基本的人权,是极端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刑罚。

死刑具有歧视性,往往被适用于社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如穷人、民族及宗教少数族群、精神障碍人士等。有些国家的政府利用死刑钳制反对派人士。在司法制度不完善、不公审判司空见惯的地方,无辜者被处决的风险时时刻刻都会出现。

死刑一旦被执行,便无法改写,也无法纠正已发生的错误。无辜者或会因为从未犯过的罪而从狱中被释放,但死刑一旦执行便永远没有逆转的可能。

2. 暴力犯罪的受害者及其家人难道就没有讨回公道的权利吗?

他们当然拥有这项权利,那些因别人犯下滔天罪行而失去挚亲的人有权见到责任人在不诉诸死刑的情况下,通过公正审判受到制裁。在反对死刑的同时,我们并不是试图淡化罪行或赦免犯罪者。但正如不少失去挚亲的家庭所说的那样,死刑无法真正减轻他们的痛苦,而只会让痛苦延伸到被判死刑者的家人身上。

3. 若你把别人杀了,难道你就不该死吗 —— “杀人偿命、以牙还牙”?

不!因某人夺走了别人的生命而处死此人叫做报复,不叫正义。

一个人被处决或有可能被处决的威胁对其身理及心理造成严重痛苦,而任何将罪犯处死的社会都犯下了与其所谴责的暴行相同的行为。

4. 死刑难道不是可以防止犯罪?

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死刑比坐监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犯罪。事实上,一些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的犯罪数字并没有上升。在某些情况下,犯罪率甚至有所下降。例如,加拿大2008年的谋杀率比1976年废除死刑那一年下降了一半多。

5. 对恐怖分子判处死刑行吗?

政府常在发生暴力袭击事件后诉诸死刑,以彰显其采取了措施“保护”国家安全,但即使有被处死的风险,也无法阻却那些准备为了教义而牺牲的人,例如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处决只有可能培养殉道者,让其组织利用民众对他们的记忆号召行动。

被控“恐怖主义”犯罪的人尤有可能在不公审判后被判死刑,不少人因基于酷刑取得的“口供”被判死刑。在有些情况下,通过反恐怖主义法律设立的特别或军事法庭判处平民死刑,此举违反了国际标准。

6. 处死某人难道不比把其永远关起来更好吗?

每一天都有被判死刑的男男女女人甚至儿童等待被处决,无论这些人所犯何罪,是有罪抑或无辜,他们的生命都被一个看重报复多于改过自新的司法体系定夺了。囚犯只要还活着,便有机会改过自新,若稍后发现此人是无辜的,也能还其清白。

7.是不是有人道的,无痛的处决方式?

答:人性化的处决方式是不存在的。注射常常被吹捧为更加人性化,表面上没有斩首、电刑、放毒气或绞刑残忍。但寻找“人性化”的处决方式其实是维护政府的公众形象,使得执刑部门看起来不那么像侩子手。

8. 若有的社会想要使用死刑,又与国际特赦组织有何关系呢?

人权——包括最根本的生命权在内——具有普适性且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而我们对于废除死刑的呼吁与世界上所有主要的宗教所强调的怜悯、同情和宽恕相一致。迄今为止,已有140个国家在法律上或实际上废除了死刑,正正显示出废除死刑是被全世界几乎所有地区的文化与社会所认可的。

9. 如果民意赞成死刑呢?

公众强烈支持死刑,通常和缺乏有关死刑的可靠信息密切相关,后者往往以死刑可以遏制犯罪的错误观念出现。许多国家的政府积极提倡这一错误观念,哪怕根本无证据支撑。构成死刑适用基础的重要因素却往往不为人所了解,当中包括处死无辜者的风险、不公正的审判以及死刑的歧视性,以上种种都有助于全面认识死刑。

我们认为,政府在通过公共教育提升对于人权的尊重时,需要公开这些信息,只有这样,民众才能针对死刑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即便如此,将某人处死的决定不应由公众做出,政府必须扮演引路人的角色。

10. 废除死刑的抗争会取得胜利吗?

会的!如今,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要么彻底废除了死刑,要么已实际上不再使用死刑。尽管有一些倒退的情况,但这应当同全球废除死刑的明显趋势放在一起考虑。光是最近两年,就有斐济、马达加斯加、苏里南、布基纳法索和蒙古废除了死刑,韩国也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欧洲依然没有诉诸死刑,至于作为历来最不愿意放弃死刑的国家之一的美国也在慢慢地转变态度。

延伸阅读:关于死刑的五大误区

何有华:如果再有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