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police violence

香港:落于好战警察之手,水炮车可严重危害安全

香港警察在未来示威中使用水炮车前,必须作出极度谨慎的评估。国际特赦组织警告,水炮车威力强大,在人烟稠密的香港使用可致市民重伤,令局势更紧张。

国际特赦组织特别指出,在近日示威中,香港警察一再过度、且不合法地使用催泪弹、橡胶子弹及海绵弹。国际特赦组织呼吁警方需要克制。

“水炮车不是让警方耀武扬威的玩具车,水炮车是杀伤力强、攻击无差别、有机会致重伤甚至致命的武器。水炮的冲力足以击倒成年人、把人推向并钉在固定物件、亦可造成永久失明。当地面碎物被水炮车击起,其冲击强度可比飞弹。在街道密集的香港使用水炮车,可以酿成灾难。” 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总干事谭万基说。

谭万基
水炮的冲力足以击倒成年人。当地面碎物被水炮车击起,其冲击强度可比飞弹。在街道密集的香港使用水炮车,可以酿成灾难。

“香港示威自两个月前爆发以来,警察一再不依照国际标准使用催泪弹、橡胶子弹,其好战作风令人怀疑警方在使用水炮车时,是否能避免造成严重伤害。”

有报导指,水炮车将在八月中旬准备好使用。

危险

国际特赦组织的报告曾经指出,执法时使用水炮车的危险性,包括南韩社运人士白南基(Baek Nam-gi)在2015年11月14日首尔反政府示威中,被南韩警方以水炮车近距离以强力水柱击至昏迷。录影片段显示,他被水炮击倒时,头部直撞地面,马上失去反应,而操作水炮车的警方人员更未有即时停车。白南基昏迷至2016年9月25日因伤逝世,终年68岁。

graphic watercannon hong kong

香港警方正在测试三辆装有水炮的防暴车辆,水炮车造价约1600万港元(212万美元)。测试项目包括发射带染料的液体,以便日后辨别群众,此举可能引致无理骚扰或拘留。喷射水亦可能有添加物,包括一系列化学刺激物,难以确保每次射出的化学刺激物剂量是否合适。

“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使用有添加刺激物或染料的水炮车,威胁表达自由及和平集会自由,亦有机会殃及池鱼,令在场的和平示威者、记者、居民受严重伤害或被染料标示。这些‘染色人’在群众散去后会面对什么后果,亦是另一个人权的考量。

“我们敦促香港警方以最大克制去决定是否使用水炮车。只能在暴力不受控、执法人员不能单靠针对个别暴力人士控制场面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动水炮车,使用水炮车时要谨守合乎比例原则。”

根据警方数字,警方在6月9日至8月6日期间,共发放了1800枚催泪弹、300发橡胶子弹、以及170发海绵弹,单计在8月5日全港罢工当天,警方在全港八区发放了800枚催泪弹驱散示威者。

事件发展至今,已有逾600名人士被拘捕,当中44日被控“暴动罪”,最高可判10年监禁。 《公安条例》中的“非法集结”及“暴动”定义广泛且措辞含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曾多次抨击香港的《公安条例》中的「非法集结」及其他措辞含糊的条文以及法例的执行情况,指其未能完全符合国际人权法中有关和平集会自由权利的规定。

过度武力

在过去数周,本港屡次发生警民冲突,当中涉及向警察及警署抛掷砖头、玻璃、汽油弹,但警方的回应仿佛在加剧紧张情绪。

警方在密集住宅区发射催泪弹,更有催泪气体渗入民居,包括安老院。根据医管局数字,目前年纪最少的伤者为一名不足一岁婴儿,因周一(8月5日)在家中吸入催泪气体感不适而送进急症室。

防暴警察亦常向和平示威者、记者、当地居民推进,警方在使用催泪弹及橡胶子弹前,未有作出清晰警告。警方又不断向撤退示威者发射催泪弹。

此外,警方在催泪烟密布、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发射橡胶子弹作驱散,并曾瞄向示威者、记者、人权观察员的头部及背部。

“执法人员固然要执行职务,保护大众,但暴力威胁并非是警方使用过份武力理由。警方要避免使用挑动暴力的策略,并设法缓解对立。”

国际特赦组织对使用水炮车的建议如下﹕

  • 执法者必须极度克制,只有在必要时才能使用武力。
  • 要有指引严格定义水炮车在哪些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使用水炮车必须要是合法,有必要性,合乎比例,以及有合法、合理的执法目的。
  • 只能在暴力不受控、执法人员不能单靠针对个别暴力人士控制场面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水炮车。
  • 水炮车不能在短距离射向个人,亦绝不能瞄向头部。
  • 水炮车不能射向受到约束、或未能走动的人士。
  • 水炮车不能在密闭空间、 或集会不能散去的场地使用,例如死巷、商场、铁路站、体育馆。
  • 现场要有适当的逃生路径及出口,出动水炮车时要向集会人士作清晰警告。
  • 由医护、科学、法律及其他专家组成独立组织,就水炮车的影响、使用的潜在风险作评估,同时订立合法、安全的行动准则,确保行动符合人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