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香港占中——学生示威组织者的回顾和反思

香港去年举行争取民主的示威活动踏入一周年之际,就读香港中文大学的21 岁学生组织者张秀贤回顾去年发生的瞩目事件,并反思年轻人在当中担纲的角色以及香港的未来发展。

香港的占中运动过去刚一年,我仍然无法再踏足香港市中心的示威区,我们的回忆、我们的历史都在那里。然而,纵观世界其他发生民主运动的地方,历史告诉我们很少人能首次抗争就获得胜利。

这些日子以来,我对单靠抗争的力量就能带来改变的想法更感悲观,但对香港的未来仍然非常乐观。我对我们的领袖没有但对香港人有信心。我们的思维改变了,我们决意维护香港的自主,我们要捍卫香港的自由和法治。年青人认为他们需要行动以制止北京进一步干涉香港的事务。

香港争取真民主的抗争持续,我们可稍感安慰的是,北京提出的有关2017 年普选行政长官方案在 6月于立法会被否决。对所有参与「雨伞运动」的人来说,这是一场胜利。

这场运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多年来第一次有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上街,参与公民抗命运动。在全港学生开始罢课数周以抵制北京提出的方案之时,我从未想过事态发展会是这样。

在首个周日(2014 年9 月28 日),当警方试图以数十枚催泪弹清场的时候,现场牵起不少恐慌和怒愤。我们大部分人从未试过眼睛如此刺痛,也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我的本能反应告诉我要立即跑。

自占中发生以来,许多年青人不再相信警方,警察被认为在服务政府而非香港市民。我们难以相信警方针对如此和平的示威活动使用如斯武力,在示威活动中市民利用雨伞保护自己,抵挡胡椒喷雾和警棍的袭击,「雨伞运动」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参与这场运动的年青人比老一辈更无畏无惧。老一辈的人对于1989 年北京天安门发生的血腥镇压仍然记忆犹新,我们这一代的人却未受到这些回忆的困扰。

附和北京

有些日子,我们大家都筋竭力疲,但仍然希望市民大众的支持会迫使香港政府听取我们的意见。然而,政府明显只想附和北京,更惧怕解放军会被派署到香港清场。对我来说,这是最黑暗的时刻。

作为学生组织者,我觉得有责任保护示威者,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考虑伤者数字和如何保护人群。要组织真正的基层运动,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在许多不同的声音中作决定或寻求共识。有些学生想将示威活动升级,但其他则认为我们应该在势头仍在的时刻撤离。

当我们在10 月底与政府展开对话时,他们并未释出善意,市民大众可看到政府只是北京的“扯线公仔”。回望过去,就有那么一刻我们应该将示威活动升级。我感到失望和沮丧,但我们继续为运动寻求注入新的力量。我们其中一些人试图前往北京面见真正的决策者,我们知道会被阻止离开香港机场,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曾经尝试。

最后的日子

随着示威活动持续拉锯却毫无突破,11 月和12 月的日子变得异常难过。运动内出现许多有关我们下一步应怎么走的意见,广大市民对运动的支持似乎逐渐转弱。

我最大的遗憾是在11 月30 日星期日晚,一些示威者想占据政府大楼企图重整旗鼓,我们当时未能说服足够的人加入行动,令到参与的人被警方殴打。如果我能够作出改变,那就是这一夜。

在警方于12 月11 日最后清场时,我无法看着自己的朋友被捕。一年过去,大部分人仍然身系官司。

展望将来

占中运动给我的最大得着是打持久战的需要。我们需要撒手抛开2017 年的选举,放眼于改革基本法(香港的小宪法)。我们需要取得香港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而示威抗议并非达到此目标的唯一办法。

年青人的真正参与对实现此目标非常重要。我们坚信自己的身份、价值和成长的地方。我们放眼北京以外。

我们必须连系世界各地的社会运动。即使面对亚洲众多国家甚至世界各地的当权者的反弹,年青人继续引领世界带来社会变革。我们只需放眼看看在台湾、日本和马来西亚的同行者。

雨伞运动对我有深远的影响,如同许多人一样在我身上留下情感的伤痕,但是我仍然坚信,香港的年青人会在这场为人权和民主而战的抗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已经将自由的价值观和民主的信念植入下一代的脑海里,北京永远无法将之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