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制度如何对中国的死刑执行机制推波助澜

文/ 国际特赦组织中国研究员倪伟平 @WilliamNee

聂树斌和贾敬龙时隔20余年先后被处决,两人的不幸却被中国当局用于传达有关死刑制度的不同讯息。

1995年,聂树斌因强奸和故意杀人被执行死刑,但本月初,他被罕见地改判无罪。官方就此错案如何得以平反,并已从中吸取教训大书特书。官媒强调,原判是如何在无罪推定的基础上被推翻,而这项原则才刚被中国的司法制度所承认。

2005年,一家国内媒体披露,另一名为王书金的男子供述,聂树斌被判犯下的奸杀案为其所为。这一消息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并自此引发了大量的公众关注与媒体报道。尽管如此,聂树斌的家人以及众多律师、记者和学者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奔走呼吁后,才终于等来了他的沉冤昭雪。

这或许看似司法的进步,然而,在上个月呼吁对贾敬龙“刀下留人”的行动中,当局却并未展现仁慈。为营救贾敬龙而做的最后行动席卷中国社交媒体,但最终还是失败了。11月15日,杀害一名地方村官的贾敬龙被执行死刑。

jia-jinglong_deleted-article
中国顶尖法学家呼吁当局停止对贾敬龙执行死刑的文章被删除。图片来源:自由微博截屏

当局不仅决意终结贾敬龙的生命,亦欲终止任何有关其不幸遭遇的讨论。在许多人看来,贾敬龙的遭遇应该获得一定程度的从轻处理。但这次,当局并未容忍这一与促成聂树斌案改判分属同类的行动。

在贾敬龙被行刑的当日,政府的宣传机器投入超速运转,官方媒体亦将挽救贾敬龙生命的行动描述为“冲击司法权威”。社交媒体上的发帖遭到严格审查,官方媒体亦发表带有威胁口吻的文章,意在恐吓贾敬龙的支持者。

2015年2月19日,河北省农民贾敬龙用一把改装的射钉枪杀害了当地的一名村官何建华。

何建华曾下令拆除贾家三层楼高的住房,而这是贾敬龙不久前才精心装修好准备用于新婚的婚房。在射杀何建华后,贾敬龙据报曾打算自首。他的支持者提出,法院应在裁决是否对贾敬龙执行死刑时将这些可能导致从轻裁判的因素考虑在内。

他的支持者认为,最早由当局在2006年提出的“少杀,慎杀”死刑政策似乎是最高人民法院可能留住贾敬龙性命的一线希望。

但政府的审查员务求令中国大陆的民众无法读到网络上诸多对贾敬龙为何不应被处决进行法律分析的文章。

12位中国最著名的学者合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公开信,呼吁最高人民法院对贾敬龙判处缓刑。然而,同其他许多讨论贾敬龙案的帖子无异,他们的公开信也在中国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微信上被删除了。

jia-jinglong_deleted-stories
网络上被删除的讨论贾敬龙案的文章。图片来源:自由微博截屏

与审查双管齐下的,是共产党的官方喉舌《人民日报》所发表的一篇社论。文中表示,网络上的讨论已远远越界,而某些越界者可能会受到惩罚。文章中说,个人在茶余饭后讨论案件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但不应在互联网中讨论,因为这会左右民意。

社论猛烈抨击了那些对案情“一知半解”却公开发表意见的人,同时警告传播所谓“不实信息”的人,指他们此举破坏司法公信力,损害司法权威,将会引起严重后果。

聂树斌案显示,政府正采取某些积极措施,纠正具有标志意义的冤案,不过,当局仍然掌控着话语权。

去年,中国被执行死刑的人数继续保持为全球第一。鉴于当局以国家秘密为名隐瞒死刑判决及执行的相关数据,在如贾敬龙案等个案中操控民意,并以此阻挠严肃讨论及实证研究,有关中国死刑的真实情况依然未知。

如此的审查机制是中国的死刑制度中最为讽刺及不幸的一个方面。政府要求民众在评论之前“全面了解”死刑个案的详情,但其实,政府的法律和政策才是其批判的那种一知半解的罪魁祸首。

正正是政府这般讳莫如深的态度,而非民间呼吁对贾敬龙等人“刀下留人”的勇敢行动,才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公信力造成了真正的损害。